台灣陶笛的普及程度雖然很高
比起日韓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發展程度還是差了蠻多的
目前其實都還是在追著日韓的腳步跑的接段而以
什麼時候台灣的陶笛音樂
才能跟日韓並駕其驅
什麼時候才能有更多的陶笛音樂
讓台灣人想聽自己的音樂
讓國外的人想聽聽台灣的陶笛音樂呢
這是大家還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除了音樂的質要提昇之外,玩家,演奏家,學習吹奏者
也是另一個需要提昇的部份
大部份的玩家還是多以玩獨奏為主
但在日韓的陶笛活動聚會影片中可以看到
不是只有獨奏,很多人是吹重奏的
有二重奏三重奏
日韓有很多的陶笛團,有人少的,也有多人的
部份是吹奏古典樂曲為主的
水準之高,也是我們需要追上的目標
反觀台灣,吹奏重奏的樂團真的是比較少
再看到歐洲的陶笛聚會活動,陶笛嘉年華
也算是個聚會吧
有哪個團体或表演者現場演出還在放伴奏帶
還在放電腦音樂的,不是吹奏樂團重奏樂曲
就是現場手風琴伴奏
在陶笛製作方面雖然技術已經不錯
但我覺的台灣本土的製笛技術其實還是輸了日韓一大節
日本許多的笛子吹起來就是特別有感覺
這也是需要思考如何進步與發展出自己特色的一點
在演奏者來講,也還是在追著日韓、歐洲的腳步跑
吹宗次郎的、吹本谷的、吹大澤聰的曲子
學著他們的吹奏技巧,沒辦法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吹出自己的曲子
台灣吹奏自己陶笛曲的人也是少的可憐
很少有代表的演奏家,讓大家喜歡吹他的曲子
音樂聽眾本身的素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你是聽到音樂本身的內涵還是只是看到很炫的技術
當然對一個演奏者來說,技術與音樂必需並重
但對一個欣賞者來說,我覺的重點是放在音樂這個部份的
好好的聽聽音樂好不好聽,能不能引起共嗚與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你是聽陶笛音樂本身吹的好不好聽,還是只是看技術很炫?花招很多?
為什麼聽眾的素養很重要
因為音樂要能表現,要能流行是需要聽眾的
聽眾音樂素養不足時,流行及流傳的
就會是素質比較不夠的音樂
當聽眾的素養很足夠時,流行的就會是品質很高的音樂
比如古典音樂,聽不懂的人就很多
台灣的陶笛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怎麼由追著別人跑
進化升級到成為其他國家的學習方向?
怎麼提升音樂的品質,變成國際上都能接受的音樂?
由追著別人變成讓別人來追
讓日本人也吹吹台灣的曲子而不是台灣一直在學日本的曲子
自己國家的曲子反而不吹
現在陶笛在大陸地區也漸漸流行了起來
台灣是發展的比較早沒錯
目前可能是大陸會從台灣這邊找一些資訊
必竟語言比日本韓國好溝通
台灣可能短時間會變成有人在看在學習的對向
但如果還是如此發展,不求進步
大陸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
在某些城市的經濟能力可能早都超過台灣了
再不努力,也許有一天陶笛也超過了台灣
變成台灣總是追著人家跑了
- Jun 28 Thu 2007 01:25
台灣陶笛的發展空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