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整理出來資料較完整的陶笛的歷史及由來
本篇歡迎大家引用,但請標明作者

陶笛(Ocarina),也有人稱為洋壎,它是一種閉管式的樂器,
與長笛以及木笛這類的開管樂器不同,所謂的閉管樂器,
就是指樂器除了指孔外,其於的地方是封閉的,不像長笛或中國笛一樣,
是長長的從頭通到尾的開管樂器,
不過它們的發聲方式都是屬於空氣磨擦樂器的一個稜邊,
而發出聲響的。因為陶笛大部分多用陶土製作,所以才有陶笛的通稱。

最早出現與陶笛相似的樂器出現在中國,
這個樂器的名稱叫”壎(塤)ㄒㄩㄣ”
壎,多為平底卵形,大小依音高有所不同,吹孔在頂端,雙手捧著吹。
材質有石製、骨製、象牙、陶製等,而以陶製為主,
壎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多用陶土燒製而成,
又稱為陶壎,如同其他許多樂器一樣,它也是伴隨著勞動而發展出來的。
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那時候我們的祖先用石頭製成的器具來狩獵,
對著一種狩獵用圓形石器上面綁繩子的洞吹氣,可以發出聲音,
這種聲音很像野獸的叫聲,後來就用它來讓誘惑野獸,
這就是最早以前單孔壎的由來。

我們雖然找不到直接有力的證據證明陶笛就是由壎演變而來,
但壎是目前來講,不論材質或構造都跟陶笛最接近的樂器,
所以可以推測,陶笛在製作時是受到壎的影響而產生出來的。

陶笛與壎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有一個固定的吹嘴與吹管,
與西方的木笛一樣,這個構造最早出現於西方原始部落中的仿鳥聲樂器中,
不過它的材質並非為陶製品,陶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
因此嚴格來講,若要說明陶笛的歷史,
他應該是受到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影響而發展出來,
第一項就是中國古代的”壎”及製陶的技術,
第二個則是西方製作木笛樂器固定吹管的構造,
在西方考古文物中發現最早的陶笛,是在西元6世紀,
負則祭祀的巫師身上所配掛的一項配件,不過當時它只是屬於裝飾品,
並非樂器。

到了1853年,一位義大利的音樂家叫”金賽柏甘那迪”
它把陶笛改良成了一種形狀類似鵝的十孔陶笛,
與現在的十二孔陶笛型狀類似,陶笛的最初雛型也在這個時後完成了,
而正式的成為了一項樂器,
這位音樂家也用了義大利文的ocarina(意指小鵝)做為陶笛的命名。

到了1928年,一位日本人明田川孝先生把義大利的十孔陶笛改良,
變成了十二個孔,也多了兩個音,
那就是現在國際上普遍通行的十二孔陶笛或被稱之為日式陶笛,
另外一種國際上通用的指法是一個由英國人改良的六孔陶笛,
也就是台灣目前市面上所看的到的六孔笛。

陶笛發展到了現代,已經處於成熟階段,
樂器也大多經由科學化的設計、調音,不過在台灣,
關於陶笛的相關資料還是相當貧乏的,因為這個樂器也才剛發展成熟,
所以期待更多人、更多愛樂人士的投入,讓陶笛能有更多元化的表現。

*撰文:蘇義堡

*本篇陶笛的歷史歡迎大家引用,讓大家更了解陶笛,但請標明出處、作者,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iea 的頭像
    alaniea

    蘇義堡的陶笛教學

    alani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