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一隻十二孔陶笛,是由日本人明田川孝先生所改良設計出來
又稱之為日式陶笛,也就是後來的aketa這個廠牌的陶笛
aketa也是由明田川孝所創立,所以說aketa可以算是最早的日式陶笛
十二孔陶笛更早以前的原形出現在義大利,是由義大利音樂家
金賽伯甘納迪所製作出來的十孔陶笛(比日式陶笛少了兩個小孔)
在目前的義大利還是可以找到。
在更早之前可能是只吹出單音的一根骨頭,
一根蘆莖,或是一段小竹管,和吹瓶子口發出聲音是相同的道理
後來把長短或粗細不同的管連在一起,成為可以發出幾個高低音不同的排笛
於是笛子開始能吹出曲調。
後來才發現在一根管子的一端開幾個孔,吹奏起來較方便。
所以最早之前還是從邊稜樂器而來(空氣磨擦樂器的一個稜邊產生振動而發聲)
所有的邊稜樂器(竹笛、長笛、塤、排笛、簫、尺八)都是以容易吹奏
容易發聲來設計的,通常是用少量的氣來吹就能發聲,除非吹法錯誤
或是不會吹奏。
這種樂器在後來演變成固定吹管的樂器,原本的排笛或早期的笛子
是必需調整吹氣的嘴形及角度的,在後來聰明的人類把它改良成
一種固定吹管的樂器,目前查到最早的資料是嘉樂貝笛(Galoubet)
是吟遊詩人(Minstrel)專用的伴奏樂器,也常會吹奏歌曲的主旋律
這個樂器演變成現在的直笛
這類固定吹管的樂器在吹奏上是比原來的"笛"容易及方便許多
只要輕輕對其吐氣,就能發出聲響,陶笛原本的設計
也是跟據它而來的,最早的陶笛原型-義大利陶笛
雖然比日式陶笛還要耗氣,但基本上也是輕輕吹就有聲音
不必像吹奏簧片類樂器或是黑管等等樂器需要很用力
因為它們本身的發聲方式就有所不同
邊稜樂器本來就不需要特別用力吹,或是像吹簧片類樂器一樣
吹的時候還有一個力道擋回來,在吹奏時是比較鬆的
不過當然的這也造成它需要消耗比較多的氣
在陶笛上雖然有重氣量及輕氣量的分別,但在吹奏時還是鬆的,
不必使用太多的壓力,我想這才是陶笛它最原始的樣子吧!
- May 14 Sun 2006 23:28
陶笛最原始的樣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